最近,越来越多的亚马逊卖家纷纷抱怨他们店铺的流量大幅下降。有些卖家称他们的流量减少了30%,有些则声称流量下降了50%。在各个微信群和跨境论坛上,关于流量下跌的讨论也变得异常热门。
我们自己的店铺虽然没有遭受如此明显的下降,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产品的流量出现下跌或者增长不力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亚马逊失去的那些流量都去了哪里?

Part.1
亚马逊BS标乱象
在几个月前,亚马逊美国站开始整治通过合并多个节点和抢占小类目节点获取BSR(Best Seller Rank)标志的不正当行为。据人人出海了解,从去年年底开始,这种乱象逐渐蔓延,导致各类目节点的BSR商品出现混乱情况。

一些卖家为了取巧,利用这一情况将销量较高的大类目节点商品纳入一些小类目节点的BSR范围。根据不完全统计,被合并多个节点的类目已经达到了70%以上。
目前,亚马逊采取的主要整治方式是将合并的多个节点的商品统一为一个节点和一个排名,并锁定变体中的节点,这样卖家很难再修改节点。同时,卖家还需要注意,不同节点之间无法共享评论和排名,否则可能会丢失原链接的节点和排名。
这次亚马逊的整治行动让许多卖家称赞不已。因为这次整治有效地避免了抢占小类目BSR的乱象,使合法经营的卖家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据了解,在此之前,一些商家会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将一些销量可观的商品放在低销类目中,通过违规手段获取Best Seller标志,从而销售额大幅增长,最高可达50%以上。
从去年年底开始,这种行为泛滥成灾。一些卖家为了获得Best Seller标志,在上传产品时选择竞争较小的边缘类目,故意将其放置在与之无关的其他小类目中,以此来抢占Best Seller标志。

还有一些卖家将一些热门商品放在冷门类目中,例如将手机壳放在”更换轴承”类目下,一个是冷门配件,一个是热门的3C产品,这种操作使得该手机壳迅速成为BSR,导致合规的同行销量急剧下降,这种手法相当狡猾。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还有卖家将汽车配件产品放在婴儿用品分类下。还有一些卖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节点,不惜花费巨资,通过黑科技手段来抢夺BS标志,以迅速提升自己产品的排名。
Part.2
亚马逊前台搜索规则调整
亚马逊美国站的前台搜索框规则的调整,也是对亚马逊卖家流量的一次打击。

通常情况下,当买家在亚马逊前台使用关键词搜索产品时,下拉框会显示与搜索词相关的热门长尾词作为推荐。
然而,我们注意到亚马逊美国站的下拉搜索框结果与以往有所不同,表明亚马逊可能对搜索规则进行了一些调整。
以搜索关键词”coaster”为例,除了推荐长尾词外,搜索框下方还显示了按材质分类的筛选项,例如“coaster by material”,提供了10种不同材质供买家选择。

假设买家选择了”Wood”,那么其他材质的杯垫就不会显示在买家的搜索结果首页上,使买家能够更准确地进入他们感兴趣的产品页面。
据我们了解,细分标签框除了展示产品种类、规格、使用场景和属性外,一些产品还出现了”价格”选项。

例如,当搜索”shop vac(吸尘器)”时,会出现不同价格范围的选项,如低于25美元、50-100美元、200美元以上等。这种情况下,如果卖家的定价与买家的预算不符,就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搜索流量。因为过去,买家通常是通过搜索结果排名逐渐找到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据测试,目前这种变化只在电脑PC端显示,移动端的搜索框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化。
这个前台搜索框的变化对于买家来说可以进一步节省浏览时间,快速做出购买决策,提高购买效率,然而,对于卖家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图源:@semrush
首先,这可能会影响流量的分发,降低产品的曝光量。例如,在价格方面,买家会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选择产品,而不在预期范围内的产品将被买家所过滤。即使产品质量再优秀、功能再出色,品牌故事再精彩,也无法展现在买家面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可能会加剧价格竞争。假设低价区间的流量增加,一些高价产品可能会选择降价以获取更多流量。
Part.3
Prime Day的运营压力
这几年,亚马逊除了内部的运营改变,造成的流量变动外,外部电商平台的竞争压力,也是让亚马逊流量获得变得愈加艰难。
Prime Day是亚马逊最重要的购物活动之一,但亚马逊的Prime会员增长却一直停滞不前。

图源:@消费者情报研究机构CIRP
根据消费者情报研究机构CIRP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亚马逊在美国的Prime会员数量为1.67亿,低于一年前的1.7亿。
仅在过去一年中,亚马逊月度Prime会员中有23%的用户取消了订阅,有41%的用户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
长期以来,亚马逊积累了数以亿计的优质会员用户,这为其在全球保持电商平台领先地位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如今亚马逊的Prime会员数量不增反降,显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近年来亚马逊频繁提高Prime会员费、面临盈利压力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像沃尔玛等电商巨头也在不断加强他们的会员服务,试图从亚马逊手中争夺会员用户。
与亚马逊备战的热情相比,卖家们的兴致似乎不高。最近,业内的一项调查针对”你们公司是否会参加今年的Prime会员日大促”发起,结果显示有50%的受访卖家明确表示必须参加,但近50%的卖家表示不会参加。

相关数据显示,相比2022年,今年有55%的卖家Prime Day的备货量减少。今年的Prime Day,大家的期望似乎不太高。
或许这只是旺季来临前的低谷,因为每年在旺季之前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订单量下降。
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亚马逊已经演变为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红海战场。流量下降的同时,卖家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像Temu等平台虽然在海外持续增长壮大,但与亚马逊这艘巨轮相比,它们只是小小的礁石。
然而,我们不能小看这些礁石的力量。如果它们联合起来,甚至可以对巨轮构成威胁。或许在未来你是否打算继续专注于亚马逊平台,或者考虑在Temu、SHEIN等新平台开展业务呢?
以上。